降落伞 发表于 2025-2-28 09:46:34

今日聚焦:若有战,召必回!中国军人退役,热血永不冷却!

以下文章来源于:原创 冯站长之家冯站长之家

文|丰 詹



2月26日,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正式公布。

其中,那句“若有战,召必回”的退役誓词,瞬间燃爆网络!



这句誓词,点燃了无数解放军战士、退役军人的热血!

这句誓词,震醒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这不是简单的六个字,而是用近百年时光淬炼出的铁血承诺,是深深刻进民族基因的精神密码。





血脉里的战旗:永不褪色的精神传承


每逢退伍季,一些老兵颤抖着双手卸下军衔时,会忽然对着军旗嘶吼出:

“若有战,召必回!”

这喊声,是他们在那个时刻,最为真实的心声。

这个喊声,充满了他们对军队、对人民、对祖国的浓浓深情!



军人的“若有战”,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体现。

1949年渡江战役前夜,那些年轻战士明知此去难返,却依然整装待发!

1998年抗洪时,无数退役老兵自发组成“敢死队”,在九江大堤上筑起血肉长城!



抗美援朝战场上。

38军112师335团团长范天恩接到撤退命令时,对着步话机怒吼:

“人在阵地在!”

他麾下的士兵,平均年龄不足19岁。



汶川地震中。

空降兵研究所的退役军人王君伟带着15名老战友,在无导航、无标识的情况下,用血书请战跳伞进入震中。



从解放战争到新时代抢险救灾,退役军人的请战书始终在神州大地上传递!

每一页,都浸透着同样的誓言!



战衣褪去后的勋章:当代退役军人的生命答卷


李锋1995年入伍,服役期间多次立功受奖。

2008年,他转业至上海市奉贤区民防办公室工作。

上海疫情防控严峻的时候,他挺身而出!



李锋第一时间加入抗击疫情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社区的千家万户建立起防疫的“保护伞”。

他说: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若有战、无召也必回,在疫情面前永不退役!”



他不是个例——

2020年抗疫期间,全国有超过20万退役军人写下请战书!

他们中有人驱车千里送物资,有人在社区彻夜值守,有人甚至隐瞒癌症病情坚守岗位。

这种选择,在和平年代更显壮烈。



在云南边境,排雷英雄杜富国退役后创办的“富国讲堂”里,数百名边境少年摸着军功章立下誓言。



在浙江舟山,“东海前哨模范营”老兵王建民带领渔民组建海上民兵连,二十年如一日巡航祖国海疆。

这些脱下军装的身影,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着忠诚的丈量。

真正是:

“军装可以脱,但军人的尺寸永远刻在骨头上。”



永不熄灭的火种:从个人誓言到民族脊梁


在贵州遵义,97岁的老红军李光临终前,用最后力气在病床上完成最后一次军礼。

在山东临沂,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百岁老兵张富清,坚持每天擦拭那枚生锈的军号。

这些画面与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身影重叠,构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年轮。



这种传承正在创造新的奇迹:

深圳退役军人创业基地孵化的科技公司,研发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反制系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老兵后代,用智能灌溉技术让戈壁盛开万亩花海。

他们证明:

军魂不仅可以保家卫国,更能创造未来。



当誓言化为星辰


“若有战,召必回”的呐喊,是长江黄河奔涌的轰鸣,是泰山昆仑挺立的回响!

从南昌城头第一声枪响,到也门撤侨时军舰上的“祖国接你回家”。

从汶川废墟中托举生命的迷彩,到抗疫前线永不后退的身影。

中国军人用九十七年光阴,写就一部热血史诗!



今天,当230万现役军人、5700万退役军人共同喊出这句誓言时,我们听到的不只是个人的承诺,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的觉醒宣言。

这声音穿透历史迷雾,跨越时空阻隔,最终汇聚成民族复兴路上最雄壮的交响——

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总有人愿意为万家灯火,永远站在黑暗与光明之间!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聚焦:若有战,召必回!中国军人退役,热血永不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