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名表论坛--名表玩家的乐园   【登陆】【注册】 手机版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搜索
广告AD:
查看: 210|回复: 0

不是我吹牛,这些“钟表”的Biger有点高~(下篇)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新表迷

积分
70219
中介积分:0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发表于 2019-3-6 11: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上一期的文章里,小编为大家讲解了我国先秦至唐宋时代的早期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从先秦的圭表,到汉代的日晷,再到唐宋时代的浑天仪、水运仪,我国古代的计时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一度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然而,凡事物极必反,盛极则衰。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之后,这些古老的计时器迎来的不仅有永载史册的辉煌片刻,还有跌落谷底的黯淡落寞。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把目光投向古代计时器发展的下半场。所有的故事,还要从元代的开国帝王忽必烈说起……

微信图片_20190306114749.jpg

元初的改良年代
公元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蒙古大军攻破了南宋的都城临安(即今天的杭州),统一南北指日可待。

为了庆祝这场突破性的胜利,不少官员向世祖忽必烈献上了贺礼。而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古代计时器发展史中大名鼎鼎的“大明殿灯漏”。

灯漏之制,高丈有七尺,架以金为之。其曲梁之上,中设云珠,左日右月。云珠之下,复悬一珠。梁之两端,饰以龙首,张吻转目,可以审平水之缓急。中梁之上,有戏珠龙二,随珠俛仰,又可察准水之均调。
——《元史·天文志一》

关于“大明殿灯漏”,《元史·天文志》中记载的格外详实。这只造型神似宫灯的计时器,由当时的工部侍郎郭守敬所发明制造,因为其放置于皇宫的大明殿,故而称之为“大明殿灯漏”。

且不说灯漏结构如何特别,单单发明灯漏的这位郭大人,便值得我们聊上一聊。

微信图片_20190306114745.jpg

作为元代初年最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及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一生著作颇丰,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由其主持修订的《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而这只“大明殿灯漏”,可以称得上是郭守敬职业生涯中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微信图片_20190306114742.jpg

据《元史·天文志》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这座高达5.6米的灯漏的工作原理:

灯漏的上部有弯曲的梁,曲梁的两端各设有龙头装置。灯漏借助于龙嘴的张合,以及龙眼的转动来显示内部的水流快慢。在灯漏下方的四角位置,分别有木人手执钟、鼓、钲、铙响器。一刻鸣钟,二刻击鼓,三刻击钲,四刻击铙,可以说场面是相当的热闹~

微信图片_20190306114738.jpg

区别于前代“浑天仪”的设计,整座灯漏以流水驱动计时,主体类似宋代的“水运仪象台”的四层报时结构,这意味着计量时间和天文观测两种功能的分割。

从此之后,昔日用于天文观测的仪器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功能单一的自动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自动钟的雏形。

此外,与前代动辄十余米的仪器设计相比,大明殿灯漏的高度只有五米六左右,这也标志着古代计时器开始走上了小型化的发展进程。

微信图片_20190306114735.jpg

大明王朝的“黯然神伤”
公元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登上了帝位,如愿以偿走上了人生巅峰。为了庆祝这位皇帝陛下登基,朝廷官员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贺礼。而这其中,以司天监进献的“水晶漏”最为精巧别致。

微信图片_20190306114732.jpg

关于这件“水晶漏”的详细记载,保留下的史料并不多。在《明史·天文志》中载:“明太祖平元,司天监进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太祖以其无益而碎之。”

按照今天的说法,这件“水晶刻漏”应该是一座制作精巧的自鸣钟,中间还设有两个报时的木偶人,周身是罕见的水晶玻璃所制,可谓是相当的璀璨夺目。

然而,历史却和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出身于小农家庭的朱元璋并没有认识到水晶漏的真正价值,而觉得这是件有害无益的玩具,是导致前代灭亡的根源。

最后,这件水晶漏的命运可想而知。“太祖以其无益而碎之”,我们的这位太祖皇帝,竟然下令将它打碎了。

著名历史学家孟森在评论这件事情时说道:
“其中如毁元宫刻漏一事,此亦中国不发达之原因。但使明祖在今日,亦必以发展科学与世界争长。惟机巧用之于便民卫国要政,若玩好则仍禁之,固两不相悖,决不因物质文明而遂自眩其耳目。”
——《明清史讲义》

这位明清史专家看似并不赞同后世对朱元璋的责难,但又不得不承认“此亦中国不发达之原因”。

自此之后,终大明一朝,由于统治者对机械技艺的厌恶,精密时计的制作工艺再无人问津。从此,我国古代的计时器研究和制造正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就此落幕。

然而,两百多年后,利玛窦来华。为了取得在内地传教的机会,这位传教士献上了名为“自鸣钟”的西洋时计,以供明神宗朱翊钧赏玩。一时之间,举国震惊,奉为“奇物”。

微信图片_20190306114723.jpg

而这种自鸣钟,正是现代钟表的雏形,与当年朱元璋毁掉的那件“水晶漏”别无二致。但其命运,却截然不同。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技史》中如是说道:“中国时钟技术的传统,已经闷死在它本身的机构中,并被绝望地判定为元宫的废物”

何其有幸,古老的帝国再次拥有了精密的计时仪器;何其不幸,这本该冠以“华夏”之名的计时器,却是另一个姓名。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中国科技史的悲哀!


从先秦时代发端,到唐宋时期的繁盛,再到明代衰败,我国古代的计时器走完了它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

思想的局限也好,时代的悲哀也罢,在后人的眼中也不过都是尘埃往事,过眼云烟。

没有人可以操控时间,但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微信图片_201903061147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名表论坛手机商城

名表论坛微商店

名表论坛订阅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26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198 粤ICP备05130796号

在线会员 - 2740 人在线 - 最高记录是 660232017-3-5.

可信网站

QQ|手机版|名表论坛

GMT+8, 2024-4-26 03:35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