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晨报
综合医讯
1、国家疾控局发布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
近日,为指导公众科学应对寒潮,提升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寒潮天气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害,国家疾控局组织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等单位专家在科学研究、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寒潮特点制定了《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对不同重点人群提出防护建议,以最大限度保护公众健康。《指南》由寒潮的基本概念、健康风险、重点防护人群、寒潮气象预警信息、寒潮预警分级防护措施指南五部分组成。(国家疾控)
2、国家医保局:对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给予政策倾斜
近日,在国家医保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表示,医保局对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给予了很多的政策倾斜,建立了覆盖、申报、评审、测算、谈判等全流程的创新药的支持机制。2023年有25个创新药(按照现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界定的范围)参加了目录谈判,谈成有23个,成功率高达92%,与整体水平相比成功率高出7.4个百分点,平均降幅要低4.4个百分点。通过谈判,创新药的价格更加合理,患者的可负担性大为提高,多数出现了销售量和销售金额双双大幅攀升的情况。(国家医保局)
3、年内新成立发起式基金370只创近5年新高
日前,Wind资讯发布数据统计,截至12日,年内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共370只,超过2019年至2022年各年度的数量。一般认为,发起式基金成立数量与资本市场表现有较大关系,在市场行情较弱时,发起式基金成立数量反而较多。一方面,发起式基金自身的特点使得其成立相对容易;另一方面,发起式基金的成立也是基金管理人对市场未来走势有信心的表现,有低位布局的考虑。在“宽进严出”的背景下,发起式基金的管理人还需要直面收益率、规模等一系列考验。(证券日报)
4、软式内窥镜新星深圳科思明德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
近日,软式内窥镜新星深圳科思明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老股东同创伟业和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继续超额跟投。本次融资也是科思明德继2023年1月完成Pre A轮融资以来,年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公司将持续强化软式电子内窥镜产品的创新与研发,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加速软镜行业的国产替代。科思明德成立于2022年,公司专注于软式电子内窥镜创新产品的研发,致力于挖掘临床需求,为临床用户提供最佳的诊断及治疗解决方案。(动脉网)
5、为调研、投资、决策、上市提供的医疗器械专业分析报告
据悉,奥咨达沉淀医械领域20年,以医疗器械专业数据库-医械查为基础,依托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重磅推出——医疗器械产品报告软件,给投资人、企业家、医械工作者、科研专家提供在调研、投资、决策、上市过程中专业的医疗器械产品分析报告,它具有全维度剖析、全品类覆盖、按需匹配、一键生成的特点,让行业再无“困局”。(奥咨达整理)
6、星赛生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近日,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恒旭资本领投,北洋海棠基金跟投。本轮融资将支持星赛生物的产业布局扩张,加速其“拉曼组”工业项目和微流控技术研发,以及加强品牌建设并开辟国际市场。星赛生物成立于2014年,依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单细胞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支持,提出拉曼组原创概念、自主研发核心器件、开发核心算法和场景化数据库以及智能化软件,打造国产高精尖生命科学仪器及配套微流控芯片耗材,搭建了“代谢功能靶向性的活体单细胞分析分选”技术平台。(动脉网)
7、便携式AI系统可将大脑思想翻译成语言
近日,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首款便携式、非侵入性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解码无声的想法并将其转化为有形的文本。这项技术可帮助那些因疾病或受伤(包括中风或瘫痪)而无法说话的人进行沟通,也有望实现人与仿生手臂或机器人等设备之间的无缝通信。最新技术与大型语言模型的集成,也为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开辟了新的前沿。最新研究代表了将原始脑电图(EEG)直接翻译成语言的开创性努力,标志着该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科学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