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原创 冯站长之家 冯站长之家
文|丰 詹
3月24日19时21分,四川泸州市叙永县的大地突然剧烈颤抖,一场4.9级的地震如猛兽般袭来!
震波所及之处,房屋摇晃,人心惶惶。
然而,在这惊心动魄的时刻,云南昭通一所学校里,一位怀孕七个月的女教师,用她无畏的逆行,为学生们撑起了一片安全的天空,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赞歌。
当地震预警铃骤然响起,校园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
老师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迅速组织学生撤离。
陈老师,这位身怀六甲的准妈妈,也和同事们一起,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疏散学生的行动中。
当她随着人流冲到操场后,心中却猛地一紧!
她发现自己班级的学生,还没有全部撤离。
那一刻,她没有丝毫的犹豫!
没有考虑自己腹中的孩子,没有顾及地震可能带来的危险。
她毅然决然地逆着人流,朝着教室的方向飞奔而去。
她的脚步或许不再轻盈,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坚定!
她的身影或许不再矫健,但无比高大!
终于,陈老师回到了教室。
她焦急地呼喊着学生们的名字,组织他们有序撤离。
在她的指挥下,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迅速而有序地离开了教室。
当最后一个学生安全撤离后,陈老师才松了一口气。
那一刻,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那笑容里,有对学生们平安无事的庆幸,有对自己职责的坚守。
“作为老师的职责就是时刻都要保护好自己的学生。”
陈老师这句朴实而又坚定的话语,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陈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师者仁心,什么是无私奉献。
陈老师“最美逆行”的这个场景,让人想起汶川地震中“范跑跑”的争议。
同样面临生死抉择,但陈老师用行动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在生死抉择的瞬间,她选择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用柔弱的双肩扛起教师的天职。
地震是无情的,它可以在瞬间摧毁房屋、破坏家园。
但,它却无法摧毁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温暖。
她的行为,也让我们想起了那些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的英雄们。
无论是抗震救灾的战士,还是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从张米亚老师用双臂护住学生的生命定格,到袁文婷老师青春永驻的26岁,中国教育史始终镌刻着这些平凡英雄的名字!
世人应该永远记得,“80后”张米亚老师的生死壮举。
张米亚老师,是四川汶川映秀镇中心学校的数学老师。
2008年5月12日那天,汶川地震摧毁映秀中心小学只用了短短12秒。
地震后,幸存者靠着原始的工具,在被夷为平地的校园里救出了许多被埋学生。
而当大家搬开垮塌的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数学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两个孩子还有生命体征,而“雄鹰”却已经气绝!
因为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所以救援人员只能含泪将张老师的手臂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而陈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责任,有担当。
地震已经过去,但陈老师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她用自己的逆行,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
教育是什么?
是课本上的公式定理,更是危难时的以身作则。
陈老师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她的逆行,让学生们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
她的脆弱(孕肚)与坚强(逆行),让学生们看见了人性最崇高的光辉!
正如一位家长所言:
“孩子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一生的幸运。”
事件发酵后,#怀孕教师地震中逆行#登上热搜,数百万网友为之动容。
有人想起自己的老师:
“当年地震时,我的班主任也是这样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更多人则在追问:
“如果是我,能否做到如此无畏?”
这个时代依然有人愿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用最朴素的信念照亮人性的至暗时刻。
陈老师和她的同事们,以及所有在灾难中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的精神脊梁。
地动山摇,震不垮师者仁心;
微躯凡胎,守得住万家灯火。
向所有平凡英雄致敬——
你们的存在,让这片土地永远充满希望!
我们见证的不只是一次地震中的逆行,更是生命对生命的最高礼赞。
当陈老师的故事乘着网络翅膀飞向远方,无数人被提醒着: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正因为有人愿意在风雨中为他人撑伞!而教师这个群体,始终是人类文明最温暖的守护者。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