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章来源于:原创 冯站长之家 冯站长之家
文|丰 詹
王清珍。
一个名字,一段历史,一种精神。
她的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陌生的。
但是,她参与的事业,却是我们极为熟悉的。
她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她参加了震撼世界的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役!
10月27日,这位老英雄,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享年87岁。
王清珍,出生于1936年。
15岁时,她就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成为了一名卫生员。
今天,15岁的小女孩,还是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也是玩的年龄。
而那时的王清珍,却已经开始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了!
当时,领导想让她留守后方。
但是,王清珍毅然剪短头发,进行抗议!
她坚定地说:
“不让我去,我要求去!光靠男同志们也不够呀!”
不熟识的战友,还以为她是男兵。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
当时,没人预料到,这将是一场多么艰苦的战役!
战场上,物资极其匮乏。
王清珍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困难。
没有水,王清珍就融化雪水泡干粮。
没有烧水壶,她用罐头盒代替。
没有绷带,她用敌军投放照明弹的降落伞布条,包扎伤口。
没有药棉,她就拆了棉衣,取出棉花处理后使用。
这种艰苦的条件,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来说,难以想象。
但是,王清珍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战友们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医疗救护。
最艰苦时,王清珍一个人要照顾20多名伤病员。
然而,她没有退缩,没有抱怨,只有默默的付出和坚守。
有的伤员不能吃饭,她就嚼碎饭食一口口送进伤员嘴里!
面对受伤的战士,她甚至用嘴帮他们吸脓!
这么做,只为早点解除伤员的病痛,不让他们受到二次伤害。
原国防部部长秦基伟将军,对她印象深刻。
秦将军在回忆录里写道:
有一个女战士使我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只有十七岁。
她在五圣山后面的坑道病房,护理二十多个重伤员。
这个姑娘为了解除战友的痛苦,帮助伤员排尿。
情操之高尚,令人肃然起敬!
更为感人的是,王清珍还参与了英雄黄继光遗体的整理工作。
黄继光是我们国家的特级英雄,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眼,壮烈牺牲!
黄继光的血衣,紧紧粘在身上,无法脱掉。
王清珍和战友们含着泪,先用温水把血衣浸软,再用剪刀一块块剪开、揭下。
王清珍她们用温水,将黄继光身上已经凝固的黑血块清洗干净,为他换上了一身新军装,让他以最好的状态离开这个世界。
王清珍和她的战友们,以最大的敬意和爱意,完成了这个任务。
向黄继光英雄,也向所有牺牲的战友们,表达了最深的敬意!
1953年3月,王清珍以出色的表现荣立了二等功,被授予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这是对她英勇付出的肯定,也是对她个人品质的赞扬。
回国后,王清珍第一次观看了电影《上甘岭》。
后来,她才知道,自己竟是电影中“王兰”的原型。
但她觉得,这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她说:
在真实的战争中,还有更多跟我一样的女卫生员。
她们都做得很好,她们都是王兰的原型。
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1958年,王清珍复员回到北京一家医疗器械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1961年,王清珍响应军队号召,再次入伍,一直在部队从事卫生工作。
1962年10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清珍的故事,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对抗美援朝精神的生动诠释。
她的一生都在默默地付出,无私地奉献。
她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教育了我们。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
什么是真正的英雄精神。
在今天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更应该记住像王清珍这样的英雄。
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是我们享受和平的基础。
他们的故事,不仅应该被铭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更应该被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在心!
让我们向王清珍老英雄致敬!
向所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付出辛勤努力、做出巨大牺牲的英雄们致敬!
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他们是我们的楷模。
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进!
愿王清珍老英雄一路走好。
她的精神永存于世,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