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名表论坛--名表玩家的乐园   【登陆】【注册】 手机版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搜索
广告AD:
查看: 243|回复: 0

今日聚焦:《陈母问勇》,令人泪奔!英雄赞歌跨越时空,激荡民族精神!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新表迷

积分
81521
中介积分:0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发表于 2025-6-15 14: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文章来源于:原创 冯站长之家  冯站长之家

文|丰 詹



近日,一首歌曲《陈母问勇》在互联网掀起情感巨浪。

当年轻的歌手唱出“吾儿勇否”时,无数人为之泪目!这声叩问,源自一位平凡母亲的锥心之痛,却叩响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共鸣。



一位母亲的勇气与一个民族的脊梁



2020年6月15日,五年前的今天。

年仅19岁的卫国戍边战士陈祥榕在中印边境冲突中英勇牺牲。

部队慰问其母姚久穗时,这位屏南农妇的回应震动全网:

“我没有要求,我只想知道,我的儿子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

20250615_141916_195.jpg


这份朴素的追问,没有悲戚的索取,只有对儿子生命价值的确认。

陈祥榕生前写下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与母亲的“问勇”之语,共同构成了一对跨越生死的英雄母子史诗!



烈士母亲丧子之痛与家国大义的融合,形成撕裂般的艺术张力。

当歌曲攀升至“吾儿勇否”的高潮时,听众仿佛看见:

一个民族的勇气基因,正通过感人的歌声,代代相传!



从“岳母刺字”到“陈母问勇”:英雄母亲的千年回响



在中国文化长河中,英雄的母亲始终是民族精神的隐秘图腾。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姚夫人,在儿子背上刺下“尽忠报国”,用针尖镌刻家国大义。

九百多年后,共和国烈士陈祥榕的母亲姚久穗用一句“吾儿勇否”,以血泪浇筑民族脊梁。

历史相隔千年,精神血脉相连!



也许只是巧合,时间相隔900多年,两位英雄母亲都姓姚。

而姚姓,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的舜,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姓氏。

这个巧合,折射出中国英雄精神的一种特质: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就是因为每一代都有英雄、英雄母亲挺身而出,用生命和热血爱着这个伟大民族!

20250615_141916_196.jpg


这种精神共鸣,绝非偶然。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英勇牺牲。

革命战争年代,有名可查的烈士达370万人,无名烈士难计其数。

新中国成立以来,又有30多万官兵在履行神圣使命中,献出了宝贵生命!



每位烈士背后,都站着一位默默承受的母亲。

云南扫雷英雄杜富国的母亲李合兰,在儿子失去双手双眼后说:

“他是为国家受伤,我为他骄傲。”

戍边烈士肖思远的母亲刘利霞,每年春节都会给儿子生前号码发送“压岁钱”……

这些母亲从未被写入教科书,但她们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

英雄的诞生,从来不只是个体的选择,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土壤的必然!



《陈母问勇》开篇“陈氏有儿十八从戎/生于屏南名祥榕”,以《史记》列传式的白描笔法,将个人叙事嵌入宏大历史。

副歌“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化用抗美援朝烈士遗书中的家国意象,让个体命运与民族记忆共振。

这种“半文半白”的创作,恰似在当代流行音乐中植入文化基因,让年轻听众在旋律中触摸到文明的血脉。



当“吾儿勇否”成为新时代弹幕刷屏的短语,当“清澈的爱”化作校园黑板报的标语,我们便知道:

英雄从未走远,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民族的呼吸之间!



从“问勇路”到“光明前途”:一个民族的集体修行



在福建屏南,陈祥榕的家乡人将一座桥命名为“祥榕桥”。

为了纪念这位年仅19岁、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英勇牺牲的解放军战士,新疆和田市,为他命名了一条“问勇路”!

20250615_141916_197.jpg


这些地名不再是冰冷坐标,而是活着的精神图腾。

它们如同大地上长出的纪念碑,告诉后来者:

这片山河,曾被怎样的热血浇灌。



1938年,诗人艾青写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025年,网友在《陈母问勇》评论区留下“从此不敢忘屏南”!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那份“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从岳母到陈母,从岳飞到陈祥榕,中华民族始终在进行一场集体修行:

如何让英雄精神不被雨打风吹去?

我们用歌声、用书写、用实际行动去弘扬,去传承!



英雄在风中永生,在中国人心中永生



当《陈母问勇》的旋律渐息,我们终将明白:

真正的英雄赞歌,从不在音符中终结。

它在母亲凝望远方的眼神里,在少年背诵“清澈的爱”时的挺直脊背中,在每一个普通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不屈身影里!



陈祥榕牺牲前口袋里装着的橘子,肖思远未能送出的结婚戒指,王焯冉留给父母的最后一封家书……

这些琐碎细节构筑的英雄叙事,比任何宏大口号都更具穿透人心的力量!



此刻,让我们记住《解放军报》记录的一个细节:

陈祥榕所在连队晚点名时,第一个名字永远是“陈祥榕”,全连齐声答“到”!

这声“到”,是烈士精神的回响,是五千年文明的血脉延续,更是一个民族对“勇否”之问的永恒回答!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名表论坛手机商城

名表论坛微商店

名表论坛订阅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26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198 粤ICP备05130796号

在线会员 - 1610 人在线 - 最高记录是 660232017-3-5.

可信网站

QQ|手机版|名表论坛

GMT+8, 2025-6-29 07:50 ,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