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名表论坛--名表玩家的乐园   【登陆】【注册】 手机版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搜索
广告AD:
楼主: 孤月苍狼

[转帖]炒股置地不如择玉

[复制链接]


170

主题

5569

帖子

3万

积分

老表迷

Rank: 2

积分
30265
中介积分:0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56:00 |

以下是引用longer0106在2007-9-13 23:53:00的发言:

苍狼兄既然这么专业,请解释那些所谓证书的出处,有何意义,有何价值?上边签名的是谁,能保证玉石的什么?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田玉》标准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田玉》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和田玉的定义、分类、鉴定方法、鉴定特征及质量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和田玉的鉴定贸易及市场规范。 2、定义 和田玉系指产于新疆境内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的成因特殊以微晶-隐晶透闪石为主的玉石。 3、分类 3.1按地质产出状况分类。 a)山玉:产玉原地的原生矿。 b)山流水:搬运了一定距离,具有一定磨圆度,呈次棱角状。 c)仔料:搬运到河床中下游或冲洪积扇中,磨圆度较高,呈滚圆状,表面光滑。 3.2按颜色分。 分为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七大类。 4、鉴定方法 和田玉鉴定方法按gb/t16553的第四章规定进行。 和田玉的主要感观鉴定特征,在自然光下按颜色、光泽、手感、水头、声音、质地进行鉴定。 5、鉴定特征 a)英文名称:hotan jade b)矿物成分:以透闪石为主。 c)化学成分:ca2mg[si8022(oh)2 d)结晶状态:微晶-隐晶集合体 e)材料性质 i.从常见颜色:白、青、墨、黄四色,这些颜色当中有若干过渡颜色,此外还次生糖色、皮色。 ic.光泽:油脂光泽至蜡状光泽 ib.摩氏硬度:6——7 iv.密度:2.98(+0.15,-0.05)g/cm3 v.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vi.多色性:无 vii.折射率:np=1.600-1.614,nm=1.613-1.630,ng=1.625-1.641 viii.双折射率:不可测 ix.紫外荧光:常见无,偶见中等白(长波) x.吸收光谱:无特征,偶见碧玉青玉有吸收谱。 xi.放大检查:主要为毛毡状,其次为针柱状和纤维状。颗粒非常小,短轴方向一般在0.01mm以下。 xii.特殊光学效应:未见 xiii.手感:较沉重,光滑滋润。 xiv.水头:因玉质厚度不同而有区别,总体呈微透明-半透明状。 xv.声音:和田玉器碰撞声音清脆悦耳悠长,仔料玉器尤甚。 f)重要鉴定项目:颜色、密度、折射率、手感、水头、声音。 6、质量等级 a)按颜色好坏可分为三个等级 上等:羊脂玉、白玉、黄玉 中等:青白玉、碧玉、墨玉 下等:青玉 如黄若秋梨,墨如纯漆皆可称为上品。 b)按原料质地特征分,可分五个等级。 等级 质地 特级 油脂光泽,很柔和,滋润感很强,致密纯净,无杂质,无瓷性。 一级 油脂光泽,柔和,滋润感很强,致密纯净无杂质,无瓷性。 二级 油脂或蜡状光泽,滋润感较强,较致密纯净,少杂色。 三级 油脂或蜡状光泽,滋润感较强,不纯净,有杂色。 四级 油脂或蜡状光泽,无滋润感,不纯净,多杂色或瓷性大。
  


12

主题

400

帖子

5265

积分

新注册表迷

Rank: 1

积分
5265
中介积分:0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发表于 2007-9-13 23:56:00 |

以下是引用孤月苍狼在2007-9-13 23:49:00的发言:

longer0106朋友所谓“权威”的媒体报道太搞笑了,明显是新闻记者为报道而报道的泛泛之论。

请问您一吨是山料还是籽料?

至于那个权威业内“老法师”都搞不清楚“新疆和田玉”和“阿富汗白玉”更是让行内人喷饭啊----------“阿富汗白玉”是玉吗?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样概念都没有的人还能在行内混吗?笑死。

至于现在的和田玉现状,古玉多近仿,收藏的专业性更强,不建议初玩的朋友涉足;事实上,目前风行的都是新玉-和田籽料精品。收益如何问问这几年投入玩的朋友就知道了。

几位不懂玉的朋友请在了解和田玉的产状、市场流通环节、和田玉历史地位等经济、文化信息等内容后再来做专业探讨吧。

你所说的也只是个行业情况而已,至于收益吗?呵呵,炒作罢了,并不具备代表意义。。。

更没有国际市场流通所具备的条件,其实就是所谓的恶炒,接力棒游戏而已。。。

实际和传销没啥大区别,把10元的东西经过包装,忽悠成10W,再卖给A,A再忽悠B,B再传给C,就看最后是沉淀了还是重回市场了?有没有人接盘?没有人接盘的话,那最后就成了一堆石头。。。

  


12

主题

400

帖子

5265

积分

新注册表迷

Rank: 1

积分
5265
中介积分:0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发表于 2007-9-13 23:57:00 |

以下是引用孤月苍狼在2007-9-13 23:53:00的发言:

这位参与探讨的朋友一不留神把底裤给露了出来。

玉文化是我杜撰的,那我也太有才拉。多读读书吧,没坏处。

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拍砖也需要点知识,有点技术含量好不好?!

你啊,就别拿文化来伪装了。。。现在市场有多少东西能架上文化这2个字?

文化都被你们这些商人糟蹋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4 0:00:13编辑过]
  


170

主题

5569

帖子

3万

积分

老表迷

Rank: 2

积分
30265
中介积分:0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58:00 |

以下是引用longer0106在2007-9-13 23:53:00的发言:

苍狼兄既然这么专业,请解释那些所谓证书的出处,有何意义,有何价值?上边签名的是谁,能保证玉石的什么?

和田玉(软玉)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细则)

一.前 言 本细则是依据GB/T—16552《珠宝玉石·名称》和GB/T—16553《珠宝玉石·鉴定》两项国家标准制定的,制订时参考了《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系统宝石学》、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IBJO 钻石·宝石·珍珠》等权威性专著。 软玉被称为中国的“国石”,中华民族使用软玉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人民对软玉有自己相应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但是由于时代、地域、文化和人们矿物学知识的局限,许多名称和种类划分各地有很大差异,在鉴定和商业活动中引起了一些问题。在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有关软玉的内容中对分类及命名制订的比较简单,在鉴定实践中容易引起一些误解和抵触,因此,有必要制订一个符合行业实际情况,较为详细的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细则。 二.分类命名和描述方法、术语 1.“软玉”一词,是地质行业的矿物学名称,用于珠宝玉石行业会引起消费者和玉石爱好者的误解以及业内人员的抵触,因此本细则规定“软玉”可以用于珠宝玉石的地质学、矿物学研究和交流,并用于描述该类玉石的大类划分。 2.在向社会出具的鉴定报告或商业活动中,使用软玉分类中的基本名称和传统名称如“白玉”、“青白玉”、“墨玉”等。 (依据GB/T—16552:3.1.1、3.4.3.b;“国家标准释义”第24条)。 3.依据GB/T—16552有关“产地不参与定名”的规则,本细则规定不使用“和田玉”、“玛纳斯玉”、“青海玉”等产地名称。在做具体玉石产品鉴定时由于产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也不区分产地,例如不写作“和田青白玉”等名称。此项规则也符合国际惯例: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IBJO 宝石手册》中实用规则 第一条 总则 (b)项:在商业文件中不应指示原产地;第二条 实验鉴定报告(c)项:宝石的原产地不必说明。 4.按传统的观点和行业的惯例,本细则对软玉品种的划分以颜色特征为依据,对品种进行分类。考虑到玉石产品的复杂性,商业鉴定证书应采取“分类不分级”的原则。对品质的初步评价采取对颜色和质地进行简单综合描述。 5.依照地质学科的惯例,对软玉颜色的描述,采用先次要色调后主要色调的方法,也采用一些惯用的颜色描述词汇。 例如:黄褐色—表示以褐色为主,带有黄色调。 橙黄色—惯用颜色描述语,表示一种特征黄色。 颜色的观察和描述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而且常常同一块玉石上有两种或多种颜色,或颜色特征含混难以表达;可采用过渡性、关联性方法进行描述、分类、命名。有些名称上无法表达的颜色特征可以在备注中加以描述。 6.“羊脂玉”是“羊脂白玉”的简称,为行业中对优质白玉形象化的俗称,犹如红宝石中“鸽血红”的用法一样,不宜单独作为玉石名称使用。本细则对优质白玉的命名采用“白玉-羊脂白玉”这一独创性名词,其中“白玉”为国家标准规定的软玉基本名称,“羊脂白玉”为行业中对优质白玉的俗称(俗称不单独使用)。在此名称中“白玉”起到定名做用,而“羊脂白玉”则起补充说明作用,中间“-”为连接号。这一名词的构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和标点符号规则。 7.软玉(和田玉)产品中颜色、瑕疵的含量比例估算方法应采用地质学传统的岩石矿物鉴定技术方法,准确的估算对鉴定分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鉴定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才能保持技术水平相对的稳定和统一。 8.分类和命名的原则是使软玉(和田玉)品种划分详细清晰,简单而易于鉴别操作,规范和统一行业用语,以利于贸易和交流。 9.软玉(和田玉)的鉴定及分类、命名主要依据感官检验和检验人员的经验,鉴定鉴别的对象也属于民间珠宝工艺品、艺术品,因此不宜将分类、命名方法升级为标准,更不宜定为强制标准。商业鉴定证书应采取“分类不分级”的原则,以避免形成畸形消费市场,也避免某些用心不良的鉴定检测机构、商家借此挑起纠纷、制造混乱,对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三.软玉(和田玉)分类、命名方法细则表 白玉——白玉-羊脂白玉:表示优质白玉,其颜色呈脂白色或比较白,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一般10%以下),糖色少于30%。 白 玉:各种以白色为主的软玉,常微带灰绿、淡青、褐黄、肉红或紫灰等色调,质地细腻或在细以上,糖色小于30%。 糖白玉:糖玉与白玉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糖白玉-羊脂白玉:糖白玉和羊脂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青白玉——青白玉:灰绿色、青灰色、黄绿色等浅—中等色调品种,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 青白玉—白玉:青白玉和白玉之间界限难以划分时,或同一块玉石上有两种颜色时,可以采用过渡的方法描述定名。 糖青白玉:带有很多糖色的青白玉,糖玉与青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青玉——青 玉:灰绿色、青灰色等中等—深色品种,偶尔带有灰蓝色调,与青白玉只有颜色深浅的差别。应注意深灰绿色青玉与碧玉的区别。 糖青玉:带有很多糖色的青玉,糖玉与青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翠青玉:青绿色—浅翠绿色品种,偶见于某些产地,也可以直接以青玉命名。 烟青玉:烟灰色、灰紫色品种,偶见于某些产地,也可以直接以青玉命名,颜色深的品种应注意与墨玉的区别。 黄玉——黄 玉:浅—中等不同的黄色调品种,经常为绿黄色、米黄色、常带有灰、绿等色调,在具体鉴别中应注意与浅褐黄色糖玉的区别。 墨玉——墨 玉:灰黑—黑色软玉,致色因素是因为含有一定量的石墨包体,在鉴别中应注意与绿黑色碧玉的区别。由于含石墨量多少不同,黑色深浅分布不均,其过渡品种命名方法与前述相同。 糖玉——糖 玉:由于原生或次生作用形成的,受氧化铁、锰质浸染呈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色调的软玉,当糖色部分>85%时可以称为糖玉。但如果可以观察到原来的玉种也可以按原玉种名定名。 碧玉——碧 玉:青绿、暗绿、墨绿色、绿黑色的软玉。分为两种,其一种产于酸性侵入岩体的接触带,较纯净细腻;另一种产于超基性岩体的接触带,杂质多,常含有黑色矿物包体。碧玉即使接近黑色,其薄片在强光下仍是深绿色。某些碧玉与青玉不易区分,一般颜色偏深绿色的定为碧玉,偏青灰色的定为青玉。 四.分类、命名方法补充说明 (一)颜色的比较方法 软玉(和田玉)的颜色种类对其经济价值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白玉。因此,准确的颜色划分在玉石鉴定、鉴别、分类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在鉴定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光源:软玉在不同的光源下观察会有不同的色调,不同色调的软玉在同一光线下表现也有所不同,古人曾云“灯下不观玉”。鉴别分类时最好选用自然光,在日光强烈的情况下,应避开日光直射。辅助光源选用普通日光灯,色温5000-7000K。 2.背景:将需要比较的样品平置于大块白色布、布纹纸或白纸上进行鉴别比色,背衬物要求荧光较弱,平整耐脏,也不宜有强烈的反光。同一实验室的不同工作台必须长期固定使用同一种背衬物。 3.样品的厚度因素:薄的样品颜色会显得浅一些,厚重的样品颜色会显得深。因此,本细则规定比色部分厚度在5—8mm之间,不足或超过部分应采取技术措施对颜色的深浅进行估测。 4.建立比色标准样品和参照样品库:根据实践经验,应分别选择淡青、 灰白、黄绿三种色调中的两种或三种,建立比色标准样品以保证白玉-羊脂白玉/白玉比色底限的稳定;建立黄玉/青玉的分界线以确保黄玉鉴别分类的稳定。其他种类建立参照样品库,以便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比对参照。 6.检验人员:颜色的鉴别分类应由受过系统训练有经验的检验人员进行操作。未经专门训练的人员很难识别颜色微小的差别,也不会考虑到鉴别分类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和行业传统,在接近分类界限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5.其他注意事项:进行颜色比对时要注意不同的人对灰、黄、淡青等色调的敏感程度不同;注意早晨、中午、下午不同时间自然光色温不同;样品摆放的前后位置、方向的不同;样品透明度对颜色的影响;样品上糖色、瑕疵、局部带有颜色等情况对颜色观察的影响。 (二)玉石质地和内含物、瑕疵的的观察描述方法 软玉的质地是其质量评价的首要因素,质地的好坏主要由结构、透明度、内含物、瑕疵、绺裂等因素构成,行业传统对这些因素分类及描述较为复杂,在鉴别分类实践中不便操作。本细则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为常用描述用语如下: 1.细润无瑕:质地致密、细腻滋润,油脂光泽好。 2.细润:质地致密,细腻滋润,油脂光泽好,可有少量石花。 3.细:质地尚细腻,但矿物结晶稍粗有颗粒感或有“瓷”、“僵”等性,光泽差。 4.微花:有微小的点状物、絮状物、局部不明显的“石花”“萝卜纹”等,须仔细检查才能发现或总体少于5%。 5.有花:有点状物、絮状物或“盐粒性”,局部有较明显的“石花”、“萝卜纹”、“水线”或质地不均匀等,肉眼观察很容易发现或总体少于25%。 6.有石花:有较多絮状物、白色或其他颜色“石花”,很明显的“萝卜纹”、“水线”等,玉质受到较大影响或总体少于50%。 7.石性:有局部或大部的石花和其它矿物、岩石杂质。 8.绺:有少量呈定向分布或交错的劈理、裂理、絮状矿物排列等,尚没有裂开。 9.裂:有劈理、裂理,已有明显裂开,饰品的完整性可能或已经受到影响。 10.石皮:玉石原料或雕件上留有围岩岩石或蚀变表皮,石皮有糖色部分可以称为“糖皮”。 (三)玉石糖色的描述方法 软玉由于受原生或次生作用影响,受氧化铁、锰质浸染形成的红褐色、褐色、褐黄色、黑褐色等色调,习惯上称为糖色。糖色是软玉的重要特征之一,当糖色部分>85%时可以称为糖玉。描述糖色时以估算糖色在样品中的体积百分比为依据,分为: 微 糖:糖色占比例约为5%以下。 有 糖:糖色占比例约为5—35%之间。 糖××玉:糖色占比例约为35—85%之间。 糖 玉:糖色占比例>85%时可以称为糖玉,但如果仍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原来的玉种,也可以称:糖××玉。 (四)玉石的产状 传统上软玉(和田玉)原料的产状分为山料、山流水和仔料,其市场价格有较大的差别。但产状的鉴别没有具体指标或参照物,产状特征也完全可以人工模仿,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鉴定证书不应该反映产状或提供有关暗示。 五.关于本方法(细则) 1.本细则对优质白玉的命名采用“白玉-羊脂白玉”这一独创性名词,依据国家标准和国际惯例提出产地不参与命名,以传统名称作为软玉的基本名称,解决了宝玉石检测实验室对软玉(和田玉)的鉴定检测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一些障碍;针对软玉(和田玉)这一中国民族特色的玉石品种提出了“分类不分级”的详细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 2.软玉(和田玉)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1995~1996年就开始酝酿,成文于一九九八年,并作为新疆岩矿宝玉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验细则备案。几年来,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几十万例的鉴定实践,方法本身日趋成熟,已广泛为行业、企业采用,为规范和繁荣新疆的玉石市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和田玉的籽料与山料 笔者十年前即从事和阗子儿玉原石及玉器加工,从原石选购,经切割剖料,最后设计琢磨而成玉器的过程,累积了不少经验,以下是我们一般的认知与名词不同的用法,或许可以提供大家对和阗子儿玉的另一种看法。为何要强调不同用法的名词呢?譬如说「皮」这个字,凡物体的表面皆可称为皮,子料的皮为何?山料的皮又为何?为什么本人将其界定为「子料有皮,山料无皮」,在下文中,希望各位读者是采循序渐进而非跳跃式的阅读,必能了解笔者所言之意。 子儿玉(籽料)为次生矿,它是高山上的原生玉矿经剥蚀崩落后,被流水搬运到河流中,经过河水、泥石流不断地翻滚冲击,最后形成了表面光滑,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河卵石状」,这是经过千百万年不停地冲刷成熟而「成籽儿」(即外形翻滚成熟而形成河卵石状),这也就是水产玉为何称为籽儿玉(子儿玉或子玉)的原因。籽料自然风化形成的表皮,就像人的皮肤有毛细孔一样,有的较粗,有的较细,无法以人工滚磨而成。 山料无皮,山料原石的外表粗糙,不帶皮。 每一个籽玉一定有皮,这是自然风化形成的表皮,就像人的皮肤有毛细孔一样,有的较粗,有的较细,而且无法以人工滚磨而成;因此只要是对籽玉原石有相当经验的人,就可以从外表准确地辨别是否为天然形成的「籽儿」,或是人工滚磨的磨光料(滚料)。 子儿玉(籽料)为次生矿,经过河水、泥石流不断地翻滚冲击,最后形成了表面光滑,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河卵石状」,这是经过千百万年不停地冲刷成熟而「成籽儿」。 有文提到「好玉不上色、好玉不带皮或好玉少上色、好玉少带皮」这里所言之皮,指的是皮色。玉器工艺上的「留皮雕」也有二解。有些无皮色的子料原石,其风化表皮如果十分圆润、光洁、纯净,在设计制作时,常会将漂亮的表皮部分留下,有的作品甚至在风化表皮部分不做打磨,为的是要留下「大自然打磨」的原始风貌。另一种「留皮雕」,就是留下「皮色」巧雕的设计制作。 子料有皮,不一定有色。 好的子料,质地缜密,矿物质不易侵入;会产生皮色,通常是在绺裂的地方或是玉石较松之处。有一种叫做「光白子」的子儿玉,就是完全没有皮色的上好白子料。 子料无璞,山料有璞;山料的外表是璞,也就是围岩 山料山玉的外表包围的围岩(璞),是在开采山玉时一起开采出来,附着于山玉的表面。山料的外表因为有这一层璞,必须切割掉外表(即玉璞,与子料之皮不同),才可判断玉质的好坏。古代有名的和氏璧,被认为是石非玉,而被剁去双脚,直到去掉玉璞之后,才被视为宝玉,由此可知和氏璧绝非子玉。子玉质地好不好,审视其原石外表,有经验的人往往可以猜得七、八分。 山料(山玉)的外表包围的围岩(璞),在开采山玉时被一起开采出来,附着于山玉的表面。山料必须切割掉外表(即玉璞,与子料之皮不同),才可判断玉质的好坏。 另外,还有一点是玩玉的人必须注意的,就是「璞」字的用法。璞,除了是蕴藏有玉之「石」的意思外,又有未琢之「玉」的意思。例如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献之厉王……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前面的玉「璞」,指的是未经琢磨之玉的「玉」,后面的理其「璞」,指的是蕴藏有玉之石的「石」。子料有时也可以用在「璞」字上,如果一块子料原石未经任何人工琢磨,我们亦可称这一块籽儿玉为「璞玉」。 子料无糖色,山料才有糖 糖玉是山料的围岩与玉石之间的一种过渡色,只存在于山玉。 子料也有一种类似糖玉的「糖皮籽」,但是它和山料的糖玉明显不同,这就是为什么说「子料无糖,山料才有糖」。子料中的「糖皮籽」,是颜色类似带有酱油渍斑点的杂质,有的较为凝聚,有的较为分散;其实大部分带有漂亮的秋梨皮或虎皮色之下的子料,往往可以见到这些酱油渍斑点杂质,所以玉雕行内常说「好皮没好肉,好肉没好皮」。 →糖玉是山料的围岩与玉石之间的一种过渡色,只存在于山玉。橘皮」常用在打磨后的表皮现象,而不用在形容原石表皮. 在玉雕行业里所称的「橘皮状」,并非指子料原石的表皮,而是指山料打磨后的表皮现象,子料原石表皮并无橘皮状。在Dy先生文章中「和阗玉与俄罗斯玉的辨别」最后一行「反光处会呈斑斑驳驳的感觉」,这里的「斑斑驳駇」才是玉雕行业中所称的「起橘子皮」。

  


170

主题

5569

帖子

3万

积分

老表迷

Rank: 2

积分
30265
中介积分:0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59:00 |

以下是引用longer0106在2007-9-13 23:53:00的发言:

苍狼兄既然这么专业,请解释那些所谓证书的出处,有何意义,有何价值?上边签名的是谁,能保证玉石的什么?

和田玉的等级标准

按和田玉的产状和颜色分出品种,如白玉子、白玉山料、青玉子等,在按玉的色泽、质地、络、杂质、重量等划分等级,如特级、一级、二极、三级等。等级标准,对于玉石贸易是十分重要的。新疆老山玉器有限责任公司所提出的和田玉玉石工艺标准,见表所列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白玉子料 特级 羊脂白玉,质地细腻、滋润,无络,无杂质。   一级 色洁白,质地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二级 色白,质地较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三级 较白,质地较细腻,滋润,稍有碎络,无杂质。零子 凡颜色、质地、块度未达到以上标准的。   白玉青白玉山料 特 色洁白或粉青,质地细腻、滋润,无络,无杂质。   一级 色白或粉青,质地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二级 色青白或泛白,质地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三级 色青白或泛白,质地细腻、滋润,稍有络,无杂质。等外 色白或青白,有络,有杂质。   青玉子或山料   一级 色泽青绿,质地细腻,无络无杂质。   二级 色青,质地细腻,无络,无杂质。   三级 青,质地细腻,稍有络,有杂质。
和田玉的皮色分类
璞,古人是说蕴藏有玉之石,或未琢之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这是指蕴玉之石;《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这是指未琢之玉。   自古以来,对璞玉十分珍视,被当作宝物。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曾有详细记载:"凡璞藏玉,其价无几。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于无暇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起纵横五六寸无暇者,治以为杯,此已当之重宝也。"说明璞玉在古代是非常珍贵之宝。本世纪初谢彬访问新疆,见和田玉"有皮者价尤高。皮有洒金、秋梨、鸡血等名,盖玉之带璞者,一物往往数百金,采者不曰得玉,而曰得宝"。可见,璞玉即使在现代仍是很贵重的。    璞玉的外皮,按其成份和产状等特征,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色皮:和阗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如前述,玉皮有各种颜色。玉石界以各种颜色而命名,如黑皮子、鹿皮子等等。从皮色可以看出子玉的质量,如黑皮子、鹿皮子等,多为上等白玉好料。同种质量的子玉,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更高。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铁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有经验的拾玉者,到中下游去找带色皮的子玉;而往上游,找到色皮子玉的机会就很少。此外,在原生玉矿体的裂缝附近也嫩能偶尔发现带皮的山料,这也是由于次生氧化形成的。   糖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色玉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故把有糖皮玉石称为糖玉。糖玉的内部为青玉或白玉。糖玉的糖皮厚度较大,从几厘米到20--30厘米,常将白玉或青玉包围起来,呈过渡关系,糖玉产于矿体裂隙附近。对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玉石矿糖玉的糖皮进行研究,为和田玉氧化所致。再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糖皮由透闪石微晶组成,呈壕状和交织纤维结构,单偏光下可见淡褐色铁质在透闪石中呈云片状分布。糖皮的化学成分经化学分析,结果:SiO56.85%,AL2O30.98%,CaO13.64%,MgO22.895,Fe2O30.98%,FeO0.88%, MnO0.18%,TiO20.05%,P2O50.06%,SO31.28%,H2O+2.69%,H2O-0.33%,灼失量3.48%。电子探针质谱分析结果为: SiO256.88%,AL2O30.44%,CaO13.98%,MgO23.55%,FeO0.84%,TiO20.07%, Cr2O30.02%,K2O0.00%,Na2O0.59%,H2O3.5%等从化学成分可知,糖玉糖皮与白玉近似,但有两点明显同不,一是Fe2O3>FeO而白玉中Fe2O3<FeO;二是SO3高,为1.28%,而白玉中一般为0.6-0.24%。这些说明糖玉是氧化环境的产物,系和田玉形成后,由残余岩浆水沿和田玉矿体裂隙渗透,使氧化亚铁转化为三氧化二铁的结果,糖皮即为氧化铁染的结果石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围岩一种是透闪石化白云大理石岩,再开采时同玉一起开采出来,附于玉的表面,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 。当他经流水或冰川的长期冲刷和搬运后,石与玉则分离。围岩另一种是透闪石岩。如和田玉再形成过程中交代了粗晶状的透闪石,由于交代不彻底,在玉的表面常附有粗晶透闪石,这种石皮与玉界限过渡。工艺界称玉的阴阳面,阴面是指玉外表的这种石质。 和田玉璞玉之所以贵重,一是因为色皮可以利用作俏色玉器;二是因为玉的质量很好。俏色玉器制作,中国已有很久历史,直到现在,还利用色皮琢成各种玉器,使其更富有情趣。一些仿古制中更为常见,如仿古玉杯和仿古玉佛手利用秋梨皮和虎皮琢制更显示古色古香。   从璞玉的特征很自然的使人联想到古代有名的和氏壁。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在《韩非子·和氏》一文中记载了和氏壁的故事。称"楚人得玉璞楚山中",献给楚庄王,"玉之相之",认为是石不是玉,庄王以欺君之罪,剁去卞和的左脚。以后又献给武王,同样又被剁去右脚。直到文王即位,命"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可见,和氏璧原本也是一种璞玉。开始没有被"玉人"认出,以后去掉外皮,果然"得宝"。秦国得悉赵惠文王获得和氏璧后,欲夺此宝,诈称愿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国蔺相如巧破骗局,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传说,到秦时,和氏璧被秦始皇用作皇帝玉玺;汉高祖刘邦作为传国玺;玉玺后又落入王莽、孙坚、曹操、司马炎之手;在东晋、十六国时,争夺玉玺非常激烈,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燕、晋穆帝所有;南北朝时,玉玺传给宋武帝,南齐 灭宋,玺归南齐,后又归梁朝、齐文帝;隋灭北周得玺,到隋炀帝灭,玺归唐高祖李渊;唐代将玉玺传了二百七十余年,到唐昭宗时代才落入后梁;五代十国时,后唐李天帽灭后梁获玺,传到后唐末帝李从珂,从晋石敬塘攻洛阳时,李从珂摘玺登玄武楼自焚,石敬塘功入洛阳,玺已不知下落,成为千古疑案。这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究竟是什麽呢?人们极为关注。著名的地质学家章鸿剑根据杜光庭《录异记》所载和氏璧特征,认为是拉长石。《录异记》中说:和氏璧乃"岁星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则碧,正而视之色白"。就是说和氏璧正侧面有不同颜色。拉长石是斜长石族最重要的宝石,它的诱人之处是透过宝石面可以见到彩斑状的颜色。大块拉长石显示这种效应最佳,称为闪光变彩,这是由于层状结构引起的。变彩主要为绿色、蓝色。国外,于十八世纪发现它才用作宝石。和氏璧拉长石说的观点,虽然近年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但是依据仍嫌不足。和氏璧已经失踪,其特征的记载,我们认为最可靠的还是《韩非子·和氏》一文。据该文,"理其璞而得宝",和氏璧为一块璞玉,即玉被石包上。   当然,拉长石不是这种璞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也认为,"所谓连城之璧",是"璞中之玉"。这一种认为,我们认为是合适的。当然,这仅是一种认为。和氏璧究竟是什么,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12

主题

400

帖子

5265

积分

新注册表迷

Rank: 1

积分
5265
中介积分:0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发表于 2007-9-14 00:04:00 |


这些所谓的标准有什么意义吗?还不是你们拿来忽悠人的法宝。。。

敢问有哪个国际机构或交易市场认可这些东西???

其实真正有价值的,全世界就那么几件东西。。。

其他的,包括你们卖的,都是赖着,傍着的货色而已。。。

改改你的标题吧,别再误导人家了。。。

  


170

主题

5569

帖子

3万

积分

老表迷

Rank: 2

积分
30265
中介积分:0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00:04:00 |

以下是引用longer0106在2007-9-13 23:53:00的发言:

苍狼兄既然这么专业,请解释那些所谓证书的出处,有何意义,有何价值?上边签名的是谁,能保证玉石的什么?

鉴定证书是由国家地质以及技术监督局出据,主要针对白玉的品名、等级以及加染色等实物状况的鉴定,签名是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现在证书可以在网上查询真伪的。

  


1022

主题

2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老表迷

Rank: 2

积分
111882
中介积分:4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发表于 2007-9-14 00:07:00 |


http://www.watchbbs.com/dispbbs.asp?boardID=18&ID=195239&page=1

去看看这个 理论联合实际

狼脾气要改改吗

杀气重

  


16

主题

360

帖子

5251

积分

新注册表迷

Rank: 1

积分
5251
中介积分:1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发表于 2007-9-14 00:08:00 |


概念笼统,宽广,就象称,秤锤呢???

  


170

主题

5569

帖子

3万

积分

老表迷

Rank: 2

积分
30265
中介积分:0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00:11:00 |

以下是引用阿宝背书在2007-9-13 23:57:00的发言:

你啊,就别拿文化来伪装了。。。现在市场有多少东西能架上文化这2个字?

文化都被你们这些商人糟蹋了。。。

这位,真觉得和你没什么共同的可供探讨的了----引论坛某大师的名言“我们没有对话的基础”。

只能对你说,谢谢顶贴了。

市面上有关玉文化的资料、书籍、音像(中央电视台网站也有)还是建议你好好看下吧。不送。

  


170

主题

5569

帖子

3万

积分

老表迷

Rank: 2

积分
30265
中介积分:0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00:18:00 |

以下是引用阿宝背书在2007-9-14 0:04:00的发言:

这些所谓的标准有什么意义吗?还不是你们拿来忽悠人的法宝。。。

敢问有哪个国际机构或交易市场认可这些东西???

其实真正有价值的,全世界就那么几件东西。。。

其他的,包括你们卖的,都是赖着,傍着的货色而已。。。

改改你的标题吧,别再误导人家了。。。

对国家标准有异议-你应该对着国家权威机关去评说。

“真正有价值的,全世界就那么几件东西。。。”先懂玉再发言吧。以下不会再回答你任何无意义没实质内容的回帖。

谢谢顶贴。

  


16

主题

360

帖子

5251

积分

新注册表迷

Rank: 1

积分
5251
中介积分:1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发表于 2007-9-14 00:38:00 |


概念笼统,宽广,就象称,秤锤呢???

  


16

主题

360

帖子

5251

积分

新注册表迷

Rank: 1

积分
5251
中介积分:1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发表于 2007-9-14 00:41:00 |


就算我倒退一步,承认哪个等级,那标价怎么产生?有谁来指定,别说是你!

  


16

主题

360

帖子

5251

积分

新注册表迷

Rank: 1

积分
5251
中介积分:1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发表于 2007-9-14 00:43:00 |

请兄认真阅读以上2问,小弟不才,望兄指教
  


12

主题

400

帖子

5265

积分

新注册表迷

Rank: 1

积分
5265
中介积分:0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发表于 2007-9-14 00:59:00 |

以下是引用mxg212在2007-9-14 0:07:00的发言:

http://www.watchbbs.com/dispbbs.asp?boardID=18&ID=195239&page=1

去看看这个 理论联合实际

狼脾气要改改吗

杀气重

呵呵,他啊?就一披着文化外衣的忽悠。。。

  

名表论坛手机商城

名表论坛微商店

名表论坛订阅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26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198 粤ICP备05130796号

在线会员 - 2070 人在线 - 最高记录是 660232017-3-5.

可信网站

QQ|手机版|名表论坛

GMT+8, 2025-7-2 22:54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