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是名贵的表款产才能让喜悦产生,很多时候用50元买到一个50年代的seikosha或者是200元买到一只60年代的eterna已经足以让我欢呼了,相信论坛里绝大多数都是和我一样的爱好者而非专业人士,彼此都是来此寻求乐子的,每个人都以快乐为最终目的,对我个人而言玩就是玩不必太过于拘泥技术层面的东西,假若把玩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那一定很累、不玩也罢。我是玩表的不想被表玩。借此帖子记录我的腕表点点滴滴……
小时候便对精密的机械充满兴趣,初时来论坛不外乎是想看看手中的表属于什么级别满足一下虚荣心而已,不想在泡了一段时间之后对这些精密机械的兴趣越发浓厚,这当然是因为各位的帖子使然,当时手里有一支R的16233和T的79280已经觉得十年内无需再买表了,刚才大约算了一下到目前为止手里竟然已经拥有超过50只不同类型的表款,也许这便是所谓的“中毒”症状。但今天我可以很自然的佩戴一支外表老旧表盘斑驳的老tissot甚至seikosha昂首阔步于大街上完全没有半点不自然的感觉,感谢论坛让我的虚荣心消失得无影无踪,毫无疑问,这是我在此最大的收获。
在auckland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所事事,每日便不断重复游泳、钓鱼、晒太阳、和开餐馆的韩国佬打桌球、逛跳蚤市场买便宜表的生活。对表款的喜好也从最初的喜欢大表继而到现在更青睐标准的尺寸如33mm-36mm等,钟表论坛跳蚤市场是常泡的地方,这里真有意思,网络如社会、人间百态、嬉笑怒骂、也在这虚拟的空间内上演的淋漓尽致。个人玩表的心态也一直都在随着认识的不同而改变,以下便是个人对自己手中的几个垃圾表的“感觉”是的、仅仅是感觉而已,事实上到今天为止我对钟表技术范畴内的认知感还处于半表盲状态
……
TITUS:为什么要说这个表?因为对于我来讲意义非凡,从我刚刚懂事开始我就认识了铁达时这个牌子,老父是内战时期的老战士、在1950年他以胜利者的身份占领了一座南方的城市时在一家商店里买的,也就是我手里第一只TITUS,五十多年后表也和父亲一样老去,我对这个牌子的认知以及喜好完全源自感情的因素而非技术上的原因。这只17J的手卷打磨也是相当用心的,在老父驾鹤西游以后、这表也开始停停走走甚至已经已经完全不走了……
ETERNA:这是我真正开始喜欢腕表后留意的牌子,它是ETA的爸爸,手卷和自动都收集了多只,手里所有的ETERNA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可靠性优秀,哪怕是50年代的手卷至今依然走时精准铿锵有力,在自动系列当中个人最喜欢的是装载有1489K机芯和eterna3000超薄机芯的型号,前者1489K据说是28xx系列的真正源头,从外观到打磨却比后来的普通打磨的28xx要美观许多。而这个1489不同年代的出品在细节上也有一些差异,从外表上看主要区别在微调系统上,早期版本是指针式微调,后期版本则演变为螺丝微调,我不知道哪个版本更好,因为我拥有的所有版本都表现不错,后者是2892的原始版本。我自己衡量良好的标准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可靠耐用走时准确,走时精确是我的首要标准。若不能准确计时则失去了腕表最基本的意义,也正是这一点我从来不碰老古董如怀表之类的。
TISSOT:喜欢这个牌子从听到它上链的声音开始,那种柔和而丝丝入扣的声响让我有打开它一窥内里的冲动,很喜欢装有自厂2481系列机芯的自动表(有些型号是7xx)这个牌子过手应该也超过10只了。就外观来讲最喜欢的是有帆船背雕的版本,后期装载有2824机芯的版本个人就有一些“抗拒”了。
MIDO:很难去形象地描述它的外观设计,我只能说它普通得很“笨拙”但恰恰就是这种笨拙吸引了我,mido我只喜欢powerwind(或之前)的产品,这种笨拙的设计很可爱,粗大的时标和暗藏的表把是它的基本特征,暗灰色的机械充满古朴的气息,自动陀永远都是悄然无息的旋转。下一个目标是那只苍蝇字时标的版本。
LONGINES:秀气,非常的秀气这是浪琴外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早期的19AS啄木鸟机芯非常的吸引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只拥有半只啄木鸟。话说几年前有一次到HK卖古旧物品的街道上看到一个古朴精美的longines手卷表,机芯上写着19AS字样,心想19AS自动我见过但手卷版本却闻所未闻,大有一种捡到宝的感觉,不还价当下以900HKD买下美滋滋的回到家里,因为很忙也就一直都没有碰它,直到有一天论坛的朋友摆轮到访,取出让友看、不到一分钟摆轮兄即说:这个表根本就缺少了自动陀嘛!我放眼看去、表面上明明花体写着automatic!一时间几乎晕倒,不为我买了半只鸟,而为了自己的粗心大意。不知各位是否遇到过相似的事情,反正我有,从此这件和中头奖概率相若的事情正式载入我的玩表史册。目前手里拥有装载有847,990,2892等机芯的表款。
SEIKO:拿精工说事,势必会引起一些反倭朋友的不快,但尔等如不能师夷之长技那么就不要去奢谈制夷。对于倭国、我们学习它们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征服它。
战后的日本在那段时间正在高速地发展当中,在那段日子里倭人学习越王卧薪尝胆穷其精力和技术制造各种产品以让世界重新接受它们,它们没有选择这是唯一能做的。从明治维新开始“脱亚入欧”的思想无时不在影响着这些黄肤黑发的亚洲人,以致到了它们都认为自己已经是生活在亚洲的“欧洲人”的变态地步,但遗憾的是不论是身材还是思想它们还没有完全的进化到和我大汉民族一般伟岸,更要命的是由于进化尚未完成,它们的脑子里还残留着些许兽性……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的就事论事seiko是我目前收集的主要目标之一,最初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便宜。纵览精工的腕表历史不能不提70年代之前的精工乃至更早期的seikosha(精工舍)。我接触精工的较高端产品从它的lord matic(LM)开始,我不知该如何去理解LORD的具体意思,当年若SEIKOKING是精工的帝王那么LORD应该理解为比“王”低一等的“贵族”(爵士)了,从字面意义上去解释这应该是合理的。LM系列装载56xx机芯,和同期出品的KS所装载的562x同属一个系列,它们都拥有相同的板路和极富特色的齿轮螺丝微调系统,且机械加工和打磨也如出一辙,但在目前收藏市场上的价格差异极大。56xx/52xx系列机芯和同时期的瑞士名厂产品相比较,事实上以我门外汉的眼光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大的差别,甚至LM系列的机械部分从外观上看甚至已经强于一些的所谓欧洲名厂出品了。某些倭人的腕表网站上曾经拿56xx和ETA的28xx作过比较,其结果是56xx“完胜”(我不懂日文、不能完全理解其意思)回过头来看看60年代之前的seikosha,个人认为就拿同期的eterna相比较、从制造水准来看是不会低于eterna的,seiko制品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机芯直径大,装有三组的Diashock避震系统。我不懂钟表技术,但从理论上说在材料相同的情形之下更大型的零件加工更容易,同理、总的可靠性能也应该相对更好。至少我手里的这一些老精工都在完好准确的工作着。
关于新表和老表
最初喜欢老表的原因源于老表款外观设计的吸引,古色古香的古老设计精制而充满灵气让人爱不释手。在渐渐地接触当中发现老表的制作工艺水准和近代产品相比较要精制很多,似乎近代的工厂所出品的只是一件产品,而数十年前中古时期表厂的出品则普遍凸现了精制的“工艺”的元素。我相信制造技术和材料是一直都在发展当中的,为何近代产品制作水准要亚于当年的产品呢?这是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或许多看看如钟先生等高人的书籍能够解惑。
喜欢钟表的人将看着自己的时间渐渐的远去……
这是一个挺无聊而搞笑的话题,某年和行内同业一起去一城市参观之余,我慢无目的的流连在古朴的街道上看看老相机(那时候我还没有真正的喜欢上腕表)最后相机没买到反而拿回来一只longines,友人看到后不屑的说:不要喜欢上这些计时的物件,这样只会让你看着自己宝贵的时间慢慢地消失……说话这厮拥有一双深邃的眼睛、平时就喜欢故作深沉极目远眺其实脑子里充满了不着边际的幻想很久以前我就有带表的习惯,久而久之变成一个很守时的人,很开心时至今日我依然保持着守时的习惯,假如有一天我约了你但却迟到了,那能不怪我,一定是我的表昨晚忘记了上链。
“代表”的历程
我不知道各位同好是怎样的一种玩表的心路历程,简单的说说我的吧;
大约10多年前开始喜欢表时对大表情有独钟,尤其是40mm以上的花里胡哨的计时款式,最早买的是seiko之后便到了tudor、rolex、omega几年后又迷上了古董表(当然是便宜的古董表了)这个过程为时比较长、大约有7-8年时间吧。
再后来发觉大表有的时候是一种累赘便又重新回到36mm的怀抱,这样又过了几年……渐渐地竟然喜欢上了小表,这不、77080成了我日常佩戴的表款,喜欢那种不对手腕造成负担的感觉、轻若无物舒适之极,是的在这个阶段潜意识里我喜欢简单的东西,这也是喜欢无日历版的原因,14000m和77080都有了,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佩戴30mm的77080。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每隔两年就要跑一次“劳服、O服”废时失事不说还得花上一大笔钱。
我的工作需要不时出差,有没有一种走时精确又不需要保养维护的表款呢?当然有:电子表!终于我堕落了回到玩表的石器时代、带上了casio,走时精确还能提供叫醒服务实在是了不起……
刚才我努力的计算了一下我拥有或者曾经拥有的表,大约有xx多只吧,且几乎没有相同的,不久可能又要在一次远行了,带什么表呢?嗯、还是能上山下海的运动电子表。我没有太多的钱因此无法PP/VC/佩纳海,但这并不影响玩的心情,一只跳字表一样能令人不亦乐乎……
续……心得II
到底要玩怎么样的表?如何去玩?相信每个人因人而已各不相同、我一直都对拥有极强DIY能力懂得维修的人羡慕有加的。记得以前玩leica M系的时候我曾不止一次去过HK尖沙嘴的亚洲leica维修高手卢国华师傅处保养和调试我的M机,莱卡快门的振荡之低是举世知名的,突然有一天卢师傅问我;想不想让你的莱卡快门更加柔和无振动?我当然想!结果、他把我的机器打开调整10分钟之后交给我说;好了、你试一试,果然快门变的轻柔了许多。卢师傅告诉我原理很简单、只是把快门的低速部分改变了而已……
对于我来讲玩表也如是、我从没有真正的拥有过太过名贵的表款,但经手过的表常常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满,比如;我不喜欢撬盖的表款,能够让我心仪的表除了必须拥有一枚可靠耐用的机芯外还必须有一个同样可靠的外壳。锁把/旋盖是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嗯最近我好像找到了新玩法、手里有不少精致古典的著名机芯,我想用mido外挂轮手卷和omega的286/283机芯+重新翻新的“无印良品”个性化面盘(如红色/灰黑/棕色等)再加上一个具备锁把/旋盖美观的外壳…对!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遗憾的是我自己是无法完成的,但我相信能够找到人去完成。
关于“翻面”
刚刚出了一个翻面的omega-283,侃几句,论坛的同学似乎对“原庄度”要求甚高,其实大多数老表都未能保持完美的程度,那么买来一只花脸猫又有何用呢?我想真正要求高度原状的应该那些罕有的东西,坦率地说我从未想过收藏什么,只是因为好奇总想看一下没有过的东西摸一把没玩过的表而已……手里还有一些想用来佩戴但却表面斑驳的表款,真想大喝一声:谁能翻得好)))))))
续IIII
SEIKO-SCUBA(水肺)
玩精工的人一定会玩潜水型号而SCUBA系列才是精工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潜水表,该厂的人动电能/光动能/以及机械均有退出“水肺”因为用于专业潜水故SCUBA系列产品的最大特征在于:
1:极强大的夜光时标、在深处黑暗的环境当中能够一目了然,精工的夜光确实不是吹的,O的夜光与之相比暗然失色。
2:非常顺滑的旋转外圈、在水的压力下还能轻易地旋转,据说SCUBA的旋转外圈是滚珠定位结构,事实如何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地说我手里的SCUBA相对于同厂的其他潜水表外圈旋转起来要好的多。
3:异常粗大的生耳,SCUBA的生耳直径达到了2.5mm,比一般的常用生耳强大很多,这样才能更加牢固不至于意外脱落。
所有的SCUBA系列表款在出售同时还有一超长的表带作为选购配件,这条超长的表带可能把表紧紧地系在潜水服的外面,另一方面SCUBA在潜水时表不一定带在腕上有很多人实际上是佩戴在手臂上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4 19:51:5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