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综合医讯
1.9月12日,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报告,由于产品打印头没有固定在正确位置上,造成记录仪在打印跟踪数据时可能有错误偏差,Philips Medizin Systeme Boeblingen GmbH对胎儿监护仪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三级。(国家药监局) 2.9月12日,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称,通过将伤口内的细胞重新编程为表皮细胞,可以治愈小鼠的伤口和溃疡。伤口愈合的关键在于周围组织的角化细胞(皮肤最外层的原始细胞)移动至伤口处止住了损伤。但如果伤口较大,这个过程就缺乏效率,而且受伤者年龄越大,这种情况越明显。(中国科学报) 3.9月12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工程师和医生团队,通过开发一种新的解码技术,发现可以从神经信号解码中,了解心情如何变化。新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自然·生物技术》上。(科技日报) 4.9月12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步文博教授联合研究团队,经过近5年的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能谱CT造影剂,成功实现了对骨肿瘤的精准影像诊断。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健康报) 5.9月11日,为进一步规范氨基酸、琥珀酰丙酮及肉碱检测试剂(串联质谱法)的注册申报和技术审评,提高审评效率,统一审评尺度,根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8年度医疗器械注册技术指导原则制修订计划的有关要求,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组织起草了《氨基酸、琥珀酰丙酮及肉碱检测试剂(串联质谱法)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6.9月11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精神,有效控制医疗器械安全风险,保障公众用械安全,现就推进全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以下简称涉械单位)医疗器械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安徽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7. 9月11日,根据《青海省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青海省计划通过开展母婴安全行动,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计划要求,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孕育健康知识,提升群众健康素养,使每个孕产妇成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积极参与配合医疗保健活动,提升自我保健和风险防范意识。(青海省卫生计生委) 8. 9月11日,南昌市卫生计生委印发《南昌市卫生计生委2018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深入开展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工作,对符合条件的食道癌、胃癌等15种重大疾病的城乡贫困患者进行专项救治。还将全市所有符合救治条件的白内障、唇腭裂、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重度精神病患者纳入常态化管理,实施免费救治。(新华社) 9.9月11日,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研究员发现昼夜节律失调和糖尿病、抑郁等多种疾病的联系,并研究出名为“时间记号”的血液检测,用于检测人体生物钟,以此调整病人作息时间并预防多种潜在致命疾病的威胁。(环球网) 10.9月11日,比利时鲁汶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Hsp90的一种全新功能——除了作为蛋白质伴侣蛋白这一众所周知的作用外,Hsp90还能刺激外泌体的释放。这些发现为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生物通) 11.9月11日,Kodiak Sciences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上市申请,计划IPO 1亿美元。这笔融资将用于支持其主要候选产品KSI-301——一种用于治疗眼病的抗VEGF药物的2期临床开发。该药物目前正在针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多项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药明康德)
12. 9月11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项研究中描述了一种快速、经济高效的方法,可以直接在体外培育出人体脑器官!解决了以往以动物模型替代人脑器官进行研究的限制。(生物探索)
13.9月10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解读。据了解,《实施意见》共分改革临床试验管理、加快上市审评审批、促进药械创新和仿制药发展、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审评审批技术支撑能力、加强京津冀医药事业协同合作、加强组织实施等7个部分29条具体措施。(人民网) 14.9月10日,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多机构国际团队,通过理解多发性硬化症中,T细胞如何渗透进大脑,开发出了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的T细胞。并根据此,设计了一种新型CAR-T细胞,临床前试验显示,其能够穿透血脑屏障,显著延长胶质母细胞瘤小鼠的生存期。这一重磅研究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医麦客) 15.9月1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见桥教授研究团队和上海科技大学黄行许教授团队在胚胎层面修复遗传疾病马凡综合征的最新成果,证明了碱基编辑技术在人类胚胎上对致病突变修复的高效性与安全性。(科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