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名表论坛--名表玩家的乐园   【登陆】【注册】 手机版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搜索
广告AD:
查看: 271|回复: 0

今日聚焦:让中国电力,“奔腾”起来的巨人!深切缅怀汪槱生院士!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新表迷

积分
83109
中介积分:0
专业积分:0
差评积分:0
发表于 2025-8-7 10: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文章来源于:原创 冯站长之家  冯站长之家

文|丰 詹



8月的杭州,西子湖水如常静谧。

而此刻,一份沉重的哀思,却如电流般穿透无数心灵。



2025年8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电力电子学科奠基人、开拓者汪槱生教授于杭州溘然长逝,享年97岁。

一颗照亮中国电力电子领域数十年的巨星,悄然隐入星河,留下万丈光芒与永不熄灭的炽热。

20250807_105922_067.jpg
很多读者看到这个名字,也许会觉得陌生。

因为,平时的新闻,也没见报道过这位国之巨星。



也许,很多人不仅仅是对这个名字陌生。

甚至,连这个名字中的“槱”字,都觉得陌生。



槱,读音yǒu(读作“有”),意思是“木柴”,或者是“堆积木柴以备燃烧”。

而汪槱生院士本人,在中国的电力电子事业中,恰如熊熊燃烧的木柴,为中国点燃了、开创了这个极其重要的领域!



汪槱生院士的一生,宛如一部新中国电力电子事业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壮阔史诗。

1928年8月,他出生于杭州。

1950年,他在风华正茂时踏入浙江大学。

从此,他将毕生心血浇筑于这片求是沃土。



从助教到讲师,从教授到学科领路人,他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

1994年,他以卓越贡献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是对他学术生涯最权威的加冕,更是祖国对他赤子之心的深切回应!



汪槱生院士的第一个不朽功勋,是亲手点亮了“电力电子”这门学科在中国大地的第一盏明灯。

上世纪中叶,电力电子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而我国在此领域几近空白。

面对国家工业化的急切呼唤,汪槱生以非凡的洞察力与魄力,在浙江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力电子专业。



这绝非仅仅是几个实验室、几门课程的增设,而是为中国电力电子领域立起了一座坚实的学术灯塔。

从此,专业人才有了成长的摇篮,核心技术攻关有了坚实的后盾。

产业发展的星火,从这里燎原!

他播下的种子,早已在神州大地上长成了参天森林,撑起了中国电力电子产业的广阔天空。



他科学探索的锋芒,更直接刺穿了技术封锁的壁垒,让中国在核心领域挺直了脊梁。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当共和国建设急需强大电力心脏时,汪槱生作为核心成员,以惊人的智慧与毅力在国际上首创电机双水内冷技术。



这项突破,如一场及时春雨,解决了困扰我国大容量发电机发展的冷却瓶颈,实现了制造水平的惊人飞跃!

彼时,中国电力工业的困境,如同干涸大地渴求甘霖——

大型发电设备依赖进口,关键技术被严密封锁。



双水内冷技术的诞生,不仅让国产大电机从此奔腾不息,更向世界宣告:

中国智慧有能力在尖端领域创造奇迹!

这项功勋,为他赢得了代表国家科技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其光芒,至今未减!



他攀登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另一座名为“大功率感应加热电源”的技术高峰上,再次刻下了“中国创造”的印记。

感应加热,是现代工业中金属熔炼、热处理等不可或缺的“无形之火”。

长久以来,其核心电源技术被国外垄断。



汪槱生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最终成功突破大功率感应加热电源的核心技术壁垒。

这项成就,不仅极大推动了我国电气工程学科的进步,更深刻重塑了相关产业的筋骨血脉。



从冶金熔炉中奔腾的钢水,到精密机械制造中淬炼的部件,背后都流淌着他智慧所转化的澎湃动力。

这项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如同静默的熔炉,在无声中重塑了中国制造的筋骨。



汪槱生院士的卓越贡献,为他赢得了国家与人民的崇高敬意:

全国科学大会奖的荣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璀璨、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质朴与厚重……

每一份荣誉,都是对他赤子之心与卓越成就的深深镌刻!



然而,比学术头衔与璀璨奖章更令人动容的,是他那如春风化雨、泽被后学的师者风范。

在浙大校园,汪槱生不仅是严谨治学的学术泰斗,更是学生们心中一座温暖的灯塔。



他深知: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创建专业后,倾注极大心血于教学与人才培养。

他培养的众多学子,早已成为我国电力电子科技与产业领域的栋梁之材。



一位弟子曾深情回忆:

“先生常说,‘要让中国在电力电子领域真正站起来!’他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赋予我们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这份使命,早已融入无数后继者的血脉。



回望汪槱生院士97载人生刻度,这刻度从战火纷飞的岁月,一路延伸到万家灯火辉煌的新时代。

他的一生,是与共和国科技事业同频共振的一生,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最生动的注脚。

他的每一次突破,都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他的每一份坚守,都深刻诠释了“科学报国”四个大字的千钧重量!



今日,汪槱生院士化作了漫天星斗中的一缕光芒。

然而他留下的光与热,早已超越物理的界限,永恒地注入到中国电力电子奔腾的血液之中!



汪槱生院士的功勋长存,如钱塘江水奔涌不息。

汪槱生院士的精神不朽,似西子湖光温润人间。



他毕生追寻的光明,已化作华夏大地不灭的灯火。

他倾注心血的事业,正由无数双手推向新的巅峰。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光耀永存,照亮前方!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名表论坛手机商城

名表论坛微商店

名表论坛订阅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26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198 粤ICP备05130796号

在线会员 - 3421 人在线 - 最高记录是 660232017-3-5.

可信网站

QQ|手机版|名表论坛

GMT+8, 2025-8-31 10:59 ,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