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原创 冯站长之家 冯站长之家
文|丰 詹
2025年9月,广西梧州。
阳光洒在武警支队的营区内,军旗猎猎,官兵列队肃立。
五位平均年龄近百岁的老人,缓缓走入军营。
他们是曾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
皱纹刻满脸庞,脊背已然佝偻,但他们的眼神依然如钢似铁。
当年轻的武警战士庄严敬礼、掌声如雷响起时,一位老兵颤巍巍抬起右手,回以一个标准的军礼。
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80年……
“我们抬着英雄进军营!”
有一个细节令人泪目:
官兵们或搀扶,或抬着老兵缓缓前行。
年近百岁的蔡振良、梁沃生、陈天全、莫东坚等五位老人,在战士们的簇拥下重返这片熟悉的土地。
尽管步履蹒跚,但他们胸前悬挂的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那是历史的重量,更是民族的脊梁。
武警战士小王事后动情地说:
“扶起他们的那一刻,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他们轻得像一片叶子,却重得像一座山。”
“八年抗战,我们吃尽了苦……但打赢了!”
在支队史馆,老兵蔡振良指着黑白照片回忆起峥嵘岁月。
他声音哽咽却字字铿锵:
“八年抗日战争,是长期的,经过了很多苦楚……打到日本投降!”
现场,瞬间掌声雷动!
老人没有过多渲染牺牲,但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血与火的故事。
淞沪会战的硝烟、台儿庄的冲锋、湘西会战的坚守……
这些教科书上的文字,此刻成了鲜活的民族记忆。
梁沃生老兵抚摸着一件旧军装沉默良久,突然轻声哼唱起《义勇军进行曲》。
周围的官兵纷纷跟着合唱起来——
从苍老的声音到青春的声浪,同一首歌穿越时空,在同一面军旗下回荡。
从汉阳造到自动化步枪:一场跨越世纪的“交接”
训练场上,武警官兵表演的刺杀操虎虎生风,攀登战术迅如闪电。
老英雄们连连鼓掌,莫东坚老兵甚至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模仿着突刺动作。
当战士将新型自动步枪轻轻放入他手中时,老人反复摩挲着枪身,忽然端枪做出扫射动作!
那一刻,他不再是垂暮老者,仍是那个在战火中冲锋的少年。
“我们当年用的汉阳造,打一枪拉一次栓,现在这枪真轻啊……”
老人喃喃自语,眼中既有羡慕更有欣慰。
从缴获的“三八大盖”到国产现代化装备,从血肉之躯到钢铁长城。
这场跨越世纪的对话,正是中国军人用生命书写的强军答案。
“我骄傲!我是中国军人!”
活动尾声,莫东坚老兵紧紧握着步枪高声喊道:
“我骄傲!我是中国军人,我骄傲!”
这句呐喊迅速冲上热搜,无数网友泪目:
“他们值得最隆重的敬意!”
“这就是我们要追的星!”
为什么一句简单的话语能有如此力量?
因为这不是台词,而是百岁老人用一生践行的誓言!
年轻时用生命保卫国土,垂暮时仍以军魂激励后人。
他们的骄傲,源自烽火连天中的坚守,源自看见昔日梦想已成现实的自豪。
红色基因,如何在新时代传承?
这场活动最动人的,不仅是致敬历史,更是连接未来。
正如支队政委所说:
“他们用生命守护了国土,我们用奋斗守护他们守护过的未来。”
从抗战时期的“小米加步枪”到如今的机械化信息化,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初心。
老的是岁月,不老的是融入血脉的军魂!
英雄永不迟暮,军魂永驻山河
分别时,战士们再次列队敬礼。
车队远去,但老英雄们留下的那句话,仍在营区回荡:
“我是中国老兵,我骄傲!”
这些平均年龄近百岁的老人,或许终将走向时光深处。
但他们用生命点亮的精神火炬,永远不会熄灭!
就像支队史馆里那面绣着无数名字的军旗,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颗星,照亮强军兴军的新征程。
80年过去了,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为民族独立流血牺牲的英雄——
你们守护的祖国,已是你们梦想中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