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原创 陈贵 百草园书店
文 | 陈贵 · 主播 | 墨语 · 摄影 | 从看见到发现 · 编辑 | 一白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里第一个带“寒”字的时节,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露。它像一位步履轻缓的使者,携着清冽的气息,悄悄为大地披上了一层薄霜,也标志着秋意已浓,天气正从凉爽向寒冷悄然过渡。
古人认为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此时的天空,总能看见一队队鸿雁列着“人”字或“一”字队形,振翅向南迁徙。它们的羽翼划过澄澈的秋空,留下几声清亮的啼鸣,既是归途的号角,也是与北方的辞行。这迁徙的身影,总让人想起世间的奔波——我们不也如鸿雁一般,在故乡与他乡之间辗转,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收拾行囊踏上征途,待来年春暖,再循着熟悉的方向归来。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天气渐寒,往日里在枝头跳跃的雀鸟渐渐没了踪影,倒是海边的沙滩上,多了许多纹路酷似雀鸟羽毛的蛤蜊。
三候菊有黄华。“华”即“花”,农历九月又称“菊月”,寒露一到,菊花便迎着秋风肆意绽放。无论是庭院里的几株,还是山野间的一片,黄的、白的、紫的,开得热烈而从容,将深秋的萧瑟驱散了大半。
寒露的四大雅事,更是把秋的意趣写满了时光。
一为逛秋雨梧桐。秋雨淅淅沥沥落下时,撑一把油纸伞,走在栽满梧桐的小巷。雨水打在宽大的梧桐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偶尔有叶片带着水珠坠落,铺在青石板路上,黄绿相间,湿漉漉的,满是江南的诗意。
二是赏菊花倾城。此时的菊园最是热闹,千种菊花争奇斗艳,有的雍容华贵,有的清雅脱俗,引得游人驻足观赏。古人爱菊,不仅爱它的姿态,更爱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风骨,赏菊的同时,也是在品读一种不屈的品格。
三是尝山楂满枝。寒露前后,山楂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像一串串小小的灯笼。摘一颗放进嘴里,酸中带甜,咬开时还带着几分秋的清爽。无论是生吃开胃,还是做成山楂糕、山楂卷,都是秋日里难忘的酸甜滋味。
四是盼好柿成双。柿子树上的叶子渐渐落尽,只留下满树橙红的柿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柿”与“事”谐音,“好柿成双”便成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愿日子像这柿子一样,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寒露不仅有雅趣,更有丰收的喜悦。田野里,晚稻正处于抽穗灌浆的关键期,稻穗饱满,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再过些时日,便会迎来金黄的收割;果园里,橘子挂满枝头,剥开一只,果肉酸甜多汁,解腻又爽口;集市上,软糯的甜柿堆得像小山,咬一口,果肉绵密,甜到心里;还有刚上市的花糕,松软香甜,带着谷物的清香,是秋日里最暖心的慰藉。
而寒露,更是一段修行的时光。草木褪去了春夏的青涩与浮华,历经风雨洗礼,留下的是坚韧的枝干与沉淀的养分;人也一样,走过半生的喧嚣,看过世间的繁华,渐渐学会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真谛。不再执着于外在的得失,而是更看重内心的丰盈——像菊花一样,在寒凉中坚守本心,在萧瑟中绽放光彩;像鸿雁一样,明确自己的方向,从容奔赴远方。
也难怪文人墨客总爱为寒露提笔。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与菊花、南山的相伴中,寻得一份超然物外的闲适;沈佺期的“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将芙蓉花的香气与寒露的清冽写得鲜活,仿佛能让人嗅到那晨风里的芬芳;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把寒露时节江天寥廓的景象写绝,读来只觉豪情万丈,心也跟着变得深远旷达。
今日寒露,秋深露重,却也岁月含香。不妨慢下脚步,去看一场秋雨,赏一园菊花,尝一口秋果,在这清寒的时节里,感受自然的馈赠,也沉淀自己的心境。待寒风再紧些,我们便带着这秋日的从容与温暖,迎接冬日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