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原创 冯站长之家 冯站长之家
文|丰 詹
那个总把“放心,有我在!”挂在嘴边的郑亮,这一次用生命践行了最终的守护。
“亮”,是照亮暗夜的光,是守护归途的灯。
这盏点亮了37年的灯,在一个秋夜骤然碎落,将生命奉献给深爱的热土。
郑亮,西丰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中队长、二级警长,2025年9月26日在执法现场不幸被撞牺牲,年仅37岁。
他从警15年,妥善处置2585起警情,侦破33起逃逸案件,零投诉的纪录背后,是人民群众的信任。
生命最后瞬间
西丰县的秋夜,凉意透衣。
连续奋战13小时的郑亮再次接到新警情,他对身边的同事说了句“出发”,便奔赴事故现场。
这一走,竟是他生命最后的出征。
肇事车辆的副驾驶座位上,一名男子浑身酒气,面对询问,矢口否认自己是驾驶员。
郑亮高度警觉,判断此人极有可能是肇事车辆的实际驾驶人。
就在郑亮试图将嫌疑人带离危险区域进一步核查时,一辆疾速驶来的汽车冲了过来。
电光火石之间,郑亮察觉到了迫近的危险。
他喊出生命中最后两个字:
“靠边!”
与此同时,他下意识地用身体挡在了嫌疑人与来车之间。
这奋不顾身的一挡,却成了他生命的绝响。
巨大的冲击力将他重重撞倒,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路面。
“出警的路上他还跟我说,等忙过这几天,一定带儿子去旅游,孩子都盼了大半年了……”
一起出警的同事回忆起当时场景,泣不成声。
烈火中见真心
在房木镇派出所工作的岁月里,郑亮沉在基层、融入群众。
乡亲们不叫他“郑所长”,都亲切地喊他“小郑”。
房木镇潭清村的村民至今提起2017年冬天那场大火,声音仍止不住颤抖。
“那天火势太大了,房梁烧得噼啪作响,热浪隔着十几米都烤脸”。
当听到一位母亲哭喊“孩子还在里面”时,郑亮心头一紧,“等不及了!”
他一把抢过旁人手中浸湿的被子披在身上,第三次逆着逃生的人流,义无反顾地扎进了能见度几乎为零、高温灼人的浓烟深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外面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一个被浓烟熏黑的身影踉跄着冲了出来。
警服袖口已被烧出黑洞,他怀里紧紧抱着的,正是那个被困的孩子。
执着追凶之路
郑亮常挂在嘴边的话是:
“每一起事故背后都牵动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我们必须负责到底。”
2023年寒冬,一起肇事逃逸案现场没有任何目击者,附近监控设施匮乏。
面对几乎为零的线索,郑亮带着同事扩大排查范围,调取周边所有视频监控,一帧一帧地反复查看。
“那三天三夜,他几乎没合眼,”同事回忆时声音哽咽。
“就在大家熬到快要挺不住的时候,郑亮突然拍案而起,指着屏幕一角大喊‘就是它!’”
原来,他从远端视频监控海量数据中,捕捉到了肇事车辆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
最终锁定了嫌疑人,还了受害者一个公道。
铁汉的柔情
在家里,郑亮是个“永远耐心”的丈夫。
妻子红着眼眶回忆,郑亮下班后经常接到交通事故当事人的电话,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解释。
“结婚这么多年,听他打了那么多电话,我这个对交通事故一窍不通的人,现在都成了半个专家。”
妻子说着,泪水无声滑落。
郑亮办公桌的抽屉里,还静静躺着他为儿子准备的“致歉礼物”——
一个精致的警察玩偶。
孩子今年8岁了,懂事以来,爸爸许下过太多次“等忙完这阵子,就陪你去玩”的承诺。
每次“失约”,郑亮都会带着歉意,准备一个礼物给儿子。
就在牺牲前几天,郑亮还摸着儿子的头“保证”:
“等国庆安保结束了,爸爸一定带你去坐大轮船!”
但这次,他却永远失约了。
未竟的承诺
“小亮上次回来的样子现在还在我的眼前……”
郑亮母亲颤抖着手抚摸儿子的照片,泪水一滴滴落在相框上。
“平时我不敢给他打电话,怕耽误他工作……每次问他啥时候回家,他总说‘妈,等忙完这阵就回’……”
老人哽咽得说不出话,良久才发出一声心碎的低语:
“这回……我儿总算不忙了……可妈宁愿你还在忙啊……”
郑亮的父亲独自坐在沙发上,一遍遍摩挲着儿子的警察证。
半晌,他才用沙哑的声音说:
“我儿子……没给这身警服丢人。”
话音未落,两行热泪已滚落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上。
办公桌上未送出的警察玩偶,微信头像上儿子天真的笑容,老父亲紧握的警察证……
这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英雄的离去。
郑亮的微信头像,是儿子天真的笑容。
如今那个笑容依旧灿烂,却再也等不来爸爸的回应。
秋风呜咽,山河同悲。
郑亮的生命陨于黑夜,却把光明留给别人。
那个总把“放心,有我在!”挂在嘴边的郑亮,这一次用生命践行了最终的守护,却永远地失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