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邻居说,学校这一年有个新政策,凡是师范教职员工的亲属,都可以来师范上学,学费减半。我立刻想到青儿,她初中刚毕业待业在家,何不让她来师范继续深造呢?我把这个想法告诉Z,征求他的意见,他欣然同意。我立即回147团找孙家齐老师,他很赞成,他爱人小赵说,青青不知道会多高兴呢,青儿在继母家生活很不开心,干活多倒没什么,难堪的是叫青儿去公家地里偷苜蓿。我一听这话更坚定把青儿带来的决心,青儿顺利地入了学,开始住家里,后来搬去宿舍。
看到三个儿女在自己身边我说不出的满足,但青儿看来并不快活。她从记事起就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后到新疆上学,对于她的亲弟弟松松和同母异父的妹妹佳佳,她是生疏的。考虑到这一点,我尽量迁就青儿,并告诫松松和佳佳,要对姐姐好。但时间和空间造成的隔膜,使我们彼此非常陌生,我对待青儿客客气气如同客人,青儿对待我小心翼翼如同生人。长期不在一起的经历,使我对青儿既爱又痛,痛的是她的一些生活习惯,其中包括坐姿,都不是我能欣赏和接受的。比如,青儿总不能大大方方坐正吃饭,而是侧着身子,或背对人吃。我当时没想到这正是长期充当“二等公民”所形成的习惯,我非但不心痛反而指责,以致伤了青儿的自尊,她坚决要搬出去住。这件事多少年来我一直难以释怀,我为我的粗暴而深深懊悔。
佳佳上了二年级,她活泼好动,听到音乐就翩翩起舞,这大概受到邻居孜拉红的影响。孜拉红是我们八师大院后来的邻居,他是一名维吾尔族警察,个子很高,为人热情,他的小屋总是歌声不断。佳佳那时只有两三岁,出于好奇,她常常推开孜拉红的门,看见里面有一群盛装的维族男女在歌舞。这也算歌舞之乡的熏陶吧,石河子师范许多人都知道,我家有一个爱跳舞的小女孩。佳佳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各门课都在90分以上,她最喜爱的还是图画,可以一个人呆着画很长时间。虽然看不出有多少天赋,但想象力极为独特,这一点在自由创作的贴画中展现无遗。在她的贴画上,云彩常常是蓝色的,人物有时是快乐的兔子和狐狸,手挽手亲如一家;有时是盛装的少男少女,头上顶着色彩缤纷的果盘,像戴着皇冠,腰间系着彩带,像飘飘欲飞的仙子,裙子上缀满花朵,几只美丽的蝴蝶在跳舞。佳佳的这种爱好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由她主办的黑板报,总是在全校评比中名列前茅。这种要强和特立独行的性格,在佳佳身上潜滋暗长,以至西北政法学院毕业后,毅然放弃一份不错的职业,坚持自主创业,她对我说,不要以他人看重的标准来设定自己的目标,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真所谓“蛋教训鸡”。
此时松松顺利地考入高中,为了奖励他,Z特地挑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送给他。那时买一辆自行车不是小事,除了需要超过一个月的工资外,还需要票证;这种票证不是按时按人或按家庭分发,而是要靠“门路”。我们的这张票是我代课的单位石油公司赠送的。松松学会的当天,硬要驮我去菜市场,自行车歪歪扭扭上路了,我坐在后面吓得够呛。值得一提的是,这辆车后来跨越几千公里,从新疆来到我现在的居住地,跟了我们二十多年。零件坏了,模样旧了,但一直没有丢弃,似乎保留它就保留了许多回忆。它现在还在我家楼下的过道里,等待着寿终正寝。
自从上了高中,松松放学回家时间早了,一回来就钻进小屋。我一直有种错觉,以为孩子在家就让人放心,可以不加过问。不料期中考试数理成绩还差强人意,英语化学一团糟。松松的班主任是位教语文的年轻男老师,他对我说,这个孩子其实很聪明,他的作文尤其日记,写得很有意境;但高考要看综合成绩,需要各门课齐头并进。我把这个道理反复告诉松松,他低头点头,但不见起色。忽然从学校传来消息,松松制作的一套十件古代兵器模型,获得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成果二等奖,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忽然明白什么,赶紧到松松屋里,拉开抽屉一看,凡是《三国演义》等小人书中各类人物所持的兵器,刀、枪、剑、戟、斧、钩、锤、叉,叫得出名儿的,叫不出名儿的,一一呈现在面前,无不栩栩如生。细看之下,我发现所用材质多为电线里的铝丝,也有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代用品,如用中药蜡丸做成的双鼓锤;工具有锉子、剪刀、砂皮等。面对眼前的“作品”,我坐了很久,也想了很久。多么心灵手巧的孩子,关键是引导。
对于松松的手巧,其实我不应当感到意外,上初中时,他就会在自己衣服上绣上喜欢的标识,如雪豹。更叫人称绝的是,他修补的鞋,针脚绵密整齐,不像出自一个十几岁男孩之手。我想,如果能把这种心思和热情转移到学习上,又会怎样呢。那个时代和以后很长时间,人们都把“出路”寄托在高考上,殊不知因此扼杀了多少有创造力的人才。不久,松松的篆章获得全校书法比赛一等奖,事后才知道,这是他在上海借读时,跟舅舅学的一招。若干年后,在华东师范大学求学期间,为校内社团组织刻章,成为家常便饭。经济窘迫时,还曾在校园张贴过有偿服务广告。
青儿在师范上了两年小教班,学到不少东西。高中数学对她而言,并没有多少障碍,任课老师说青儿有清晰的数学头脑。对于语文,青儿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好和天赋的理解力,她的《文选与写作》《现代汉语》成绩都非常好。自从住到宿舍,她的心情开朗许多,也常常回家,临走总要带一二本书,在师范的两年间,青儿阅读了家里大部分名著。幼年时爷爷奶奶的身体力行,使青儿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她总能用一颗善良的心去看待别人。而长期缺乏父母之爱,又形成她敏感的性格和既自卑又自尊的复杂心理,她对别人不寄予过高期盼,她容易得到满足,也会习惯性的感恩,这使十六七岁的少女显得谦恭而矜持,有时矜持得难以猜透她的心。但她对书籍的喜爱,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追求,她从不掩饰这方面的喜忧。正是这种滋养,使青儿成年后具有丰富细腻的感情,对一些看似棘手的事,也能做出准确判断。
青儿从师范毕业后回到147团,在团中担任初中语文教师。她的学生只小她几岁,因而她无法装出“成熟”来面对他们。她年轻的毫无瑕疵的粉红肤色,她甜美柔和的嗓音,以及对同龄人自然的活泼亲切,一下子就捕获了学生的心。大家都夸青儿课讲得好,班主任当得好,一切都好。她第一次参加公开课评比,就获得一等奖。这一切似乎来得太快,但它是多么及时啊。一个少女自小到大,寄人篱下,没有什么人夸她,她像一棵无人问津的小草,自个儿寂寞地成长,虽然有爷爷奶奶呵护,但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那是多么不够啊。她太需要阳光,太需要甘霖,现在她得到了。
|